English

伤病与科学

亚运漫谈
1998-12-20 来源:生活时报 高立 我有话说

当一个人心有劲而力使不出,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威风八面得胜回朝,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煎熬。这苦何等痛彻,坐在选手席上的男子标枪选手张连标昨天就感受到了。当他第二次投出最好成绩后,却因腰伤不得不放弃了后面的机会,让乌兹别克斯坦选手后来居上掠走金牌。

在本届亚运会上,中国选手又何止张连标一人受过这种痛苦的折磨,男子举重的张勇、男子100米的周伟、新女飞人李雪梅……不一而足。

竞技体育比的就是身体素质、心理、技术、战术。没有健壮的身体,要取得好成绩,难度很大。但竞技体育又是高强度的,伤病在所难免。因而,训练中如何尽量减少伤病、调节选手身体状况就大有学问。

张勇左肩三角肌拉伤,意料之中失手。据说参赛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比赛战胜因伤造成的心理障碍。张勇是悉尼奥运会主力选手,有病还赛,如果加重伤势,岂不丢了芝麻又丢西瓜?周伟右小腿韧带拉伤,教练说,预赛想让他多发一下力,如受伤部位没有感觉,那就拚决赛。若受伤部位不允许,那就基本放弃百米争冠。如此计划,有利于周伟伤病痊愈吗?

田径开赛,中国选手便水土不服,拉肚子,浑身没劲,一种说不清的怪病偷袭走了“板上钉钉”的金牌。李雪梅200米跑最后时刻被超过,她赛后说除了轻敌外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冒引起的体力不行。大赛前她已不止一次感冒,这说明她适应环境能力差,在身体调节方面缺乏经验。刘洪宁男子跳远得了银牌后叹息:南宁集训,若不是沙坑太硬,跳伤了右脚跟腱,夺金也未可知。

应该说,我国体育的训练条件不断改善,可为什么运动员伤病却有增无减?训练时光算计运动量和技术动作,对沙坑、垫子等细节无暇顾及,对运动员身体适应能力更是忽略,这样不伤不病才怪呢。有人评说,科学训练并非都是摆弄高科技仪器,一些土得掉渣的地方也有科学。

不错,科学还在土得掉渣的沙坑里,还在平常得平常的饮食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